【大同“破门亮灯”致歉信避重就轻?官方回应:会有后续处理】大同市纪
【大同“破门亮灯”致歉信避重就轻?官方回应:会有后续处理】#大同市纪委监委回应破门亮灯事件# 近日,大同古城“破门亮灯”事件引发关注,平城区古城街道2月7日凌晨发布致歉信,承认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上急于求成、方法上简单粗暴、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但网上舆论对这封道歉信并不买账,认为街道办“避重就轻”,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发文评论,称撬锁破门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2月7日下午,凤凰网采访到了平城区政府办,工作人员表示,此事件会有后续处理,通告会在平城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但被问及处理进展时,工作人员称不太清楚。
另据@青蜂侠Bee 报道,大同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进一步处理此事。大同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也透露,正积极处理,相关科室已介入。
1月27日,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道鼓楼社区曾向商户发布《古城亮化倡议书》称,“春节即将来临,为了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现提倡如下:古城内各商业门店应确保室内灯光充足直至次日天明。”
2月4日,山西大同古城鼓楼东街一商户发视频称,因店铺未按要求彻夜开灯,被多名执法人员半夜撬锁进店开灯。该商户称,上门开灯的有穿制服的城管、消防和物业人员,但他都不认识。
2月7日凌晨,古城街道发布致歉信,承认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上急于求成、方法上简单粗暴、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并表示诚恳接受上级处理和社会各界批评。
澎湃新闻发布评论称,如很多网友所言,如果是普通人未经许可撬锁破门,是很明显的违法行为,绝不是道歉就能了事的。就此事来说,负责任的善后,恐怕需要追责到人、处理到人。破坏私人财产,给商户造成了损失,该赔偿的就要赔偿,该追责的就要追责。通报并问责相关责任人,进而完善监督制度,才是负责任的做法,也才是真正有诚意的致歉。
人民网发布评论称,“破门亮灯”,无论是什么初衷,都经不起丝毫推敲。未经允许,破门而入,“破”碎了当地政府形象,“破”裂了群众对当地相关部门的信任。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群众合法权益,还涉嫌滥用行政权力,让法律蒙羞。
“治国莫先于公”,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尤需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一旦执法违法,后果严重,无需赘述。
破门而入,意在亮灯。这种强制亮灯的做法,实属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就在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强制商户亮灯,不正是打造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要把群众“置顶”,顺民心才能凝心聚力。具体到“破门亮灯”事件,开展亮化工程的前提是遵循民意,而不能硬来;在法治轨道内进行,而不是脱轨。撬锁破门,执法违法,背离了善治的应有之义,只会激化矛盾,实属基层治理的毒瘤。
为了面子,而丢掉里子,破门亮灯不仅无法照亮人心,不仅无法带给游客良好观感,还会吓跑游客。对“破门亮灯”的做法,必须亮红灯,查到底。
中央明确要求,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大同平城区古城街道虽已公开致歉,但在压实整改责任的同时,还要深挖问题根源,实现源头治理。在这个过程中,与群众保持良性互动,听民声、顺民意,才能真正消除形式主义。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做好千家万户的事,首先要注意“法律红线不能碰、底线不可越”。履职尽责,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让群众满意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