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调研丨长城基金调研翔楼新材
根据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4月15日,长城基金对上市公司翔楼新材301160)进行了调研。
基金市场数据显示,长城基金成立于2001年12月27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资产规模为3379.67亿元,管理基金数218个,旗下基金经理共35位。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长城半导体混合发起式A(020469),近一年收益录得51.34%。
答:未来安徽工厂轴承材料的利润率略高于汽车,由于成本也略高,售价可能在1万元以上。单吨盈利没有很确切的数据,目前苏州工厂由于设备产能限制供应量小,安徽工厂设备就位后才能生产高精度的高端轴承材料,虽无明确盈利数据,但预计利润率会比汽车业务高。
答:汽车领域原来多采用冲压工艺;轴承此前使用铸件/锻件,现部分零件已逐步转向冲压;机器人领域减速器一些部件原用棒材加工,成本很高,现以板材冲压替代棒材加工方式成为一个新发展方向。翔楼因为在汽车、轴承领域积累大量成功案例,公司具备技术底气,可基于此与客户推进技术迭代合作。
问:毛利率、净利率环比增加,利润率水平良好,但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降本压力,公司是否感受到客户降价或年降压力?能否消化相应诉求?
答:公司并非汽车零部件企业,无年降要求。但近年来,部分客户陆续就价格问题与公司洽谈。其中,50%客户实行逐月调价,随原材料价格波动调整;另外50%客户为锁价模式,倾向于降低价格以减轻整车压力。整体来看,公司利润率较为稳定,降本压力影响有限。
问:安徽工厂今年有4万吨增量,其中1万吨用于轴承,3万吨用于汽车领域。请问汽车领域的增量主要来自现有客户还是新客户?
答:今年汽车领域增量既包括老客户也涵盖新客户,新客户增量会逐步释放。今年公司进一步深耕汽车领域,尤其在被动安全系统方面预计实现增量。鉴于汽车市场规模庞大且公司部分零部件板块尚未充分开发,未来将逐步提升汽车业务量。凭借汽车市场的大体量及新老客户的部分增量,今年汽车板块3万吨增量目标有望较快达成。
问:在机器人领域,公司优势源于原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提升,涉及的模具是公司设计的吗?另外在材料、热处理或其他工艺方面公司具备优势吗?
答:冲压工艺中,原材料、模具和设备至关重要。公司虽然不具备冲压设备和模具加工能力,但具备材料研究能力及模具技术专家,为了更快响应终端客户研发需求,公司与冲压厂商合作生产柔轮半成品,并进行测试。另外公司在材料、热处理及工艺方面都具备优势。起初用市面上的轴承材料测试但未达预期,因此公司从炼钢厂环节开始调配。炼钢厂根据公司提供的配方和性能要求炼钢,确保基础参数符合标准。炼钢完成后,公司对钢材显微组织进行深加工,再交付下游冲压制成成品。
答:首先是产品尺寸和厚度限制,使用板材冲压时,产品尺寸不能太大,厚度通常限制在1厘米以内。过厚或过大的产品无法通过冲压工艺制造,且材料端加工也存在困难。其次是生产批量要求,板材冲压工艺需要一定的生产批量。在汽车领域,通常需要两三万个产品的订单才能体现性价比。如果生产量过小,例如只有几百个或几千个,采用该工艺的成本会很高。此外模具成本高昂,开模费用约20万元,若生产量无法覆盖模具成本,则该工艺不具经济性。因此,随着未来机器人市场逐步放量,冲压工艺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会更加明显。
答:安徽工厂下半年将有一部分产量用于轴承材料。轴承材料的设备也是冷轧设备和热处理线,从工艺路线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机械设备上做了一些升级。
答:舍弗勒的增量持续增长,2024年已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增速显著,且2025年增量趋势仍在延续。
答:安徽工厂未来几年的研发费用可能会持续增长,因为轴承、机器人等领域许多新项目将放在安徽进行研发。
答:公司去年海外营收约1200万元,其中直接出口美国的部分约700万至800万元。若美国关税持续提高,客户可能无法承担成本,转而选择美国本地供应商。因此,若关税维持高位,公司可能暂停对美出口,而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情况将视情况而定。海外收入占公司整体比重不到1%,因此其实对公司影响其实很小。
答:公司一直在关注其他领域,但布局新领域的前提是体量足够大。此外,公司的材料也可应用于高铁、航空等领域,但因研发团队人数有限,目前尚未开发这些领域。
问:关于谐波减速器的柔轮,公司目前采用冲压工艺,请问公司提供的是柔轮的粗胚供减速器厂商进一步热处理和精加工,还是直接提供成品?
答:公司不直接提供成品。柔轮的加工原本需要15道工序,公司提供的柔轮半成品可帮助客户省略前7道工序,但后续8道工序仍需客户自行完成。
问:与其他传统工艺相比,冲压工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材料性能升级还是其他方面?
答:冲压工艺的核心优势在于两方面:一是降本增效,新材料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成本,同时满足机器人批量生产对高效率的需求(传统工艺难以支撑大规模量产);二是疲劳性能提升,传统棒材加工的柔轮疲劳性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新工艺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疲劳性能。
答:第一是行业特性,零部件种类多且分散,单一零部件需求量小(几千吨至几吨不等),客户自行投资制造企业性价比低。第二是本行业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设备门槛、竞争壁垒强,故新进入者较少。第三是材料领域积累,材料研发需长期项目积累,涉及大量实验与试错。公司通过与400多家优秀客户合作,历经十几年、二十年的项目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数据库。第四是客户与项目驱动,强大客户群与丰富项目经验形成良性循环,项目越多经验越丰富,客户信任度越高,进一步推动项目参与度与开发进度。简言之,公司核心优势在于长期积累的材料研发经验、强大客户群及丰富项目经验,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答:材料研究院目前不仅在开发减速器材料,还在探索机器人领域的其他板块。未来目标是从单一零部件逐步拓展至所有零部件,发展路径与汽车行业类似。未来公司会依托机器人材料研究院,持续探索冲压材料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翔楼先进材料+精密冲压成型的方式,大幅降低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成本,公司将加大在谐波减速器柔轮、行星减速器齿轮、RV减速器摆线轮及力传感器弹性体关键零部件卡脖子材料的攻关力度,并且探索高强高韧铝合金等其他金属材料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