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诚评丨“链”式思维铺就有色新路——我市着力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迈向更高层级
产业集群规模达到千亿级,推动实现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产业链上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家,电解铝成功获批国家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两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这是我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取得的“骄人战绩”。
作为聊城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我市有色金属产业拥有铝产业链和铜产业链等细分产业链条,已形成年产158万吨电解铝、44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合金铝棒、40万吨高纯阴极铜和60余万吨铜精深加工的能力。聊城有色金属产业不仅是聊城重点打造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也是省十强产业支柱型“雁阵形”集群,更是聊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产业支撑。2024年,全市有色金属产业链持续推动科技赋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科学精准延链、补链、强链,99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95.4亿元,同比增长8.4%,交出“质效双升”的高分答卷。
切割环节,在计算机引导下,以微米级精度分割原材料;锻造环节,以万吨压力为起点,重塑金属灵魂,铸就轮毂工业美学;热处理环节,精准控温带来的是金属晶体结构的改变,产品硬度、强度、韧性的提升,彰显了企业对材料的科学严格掌控4月7日,在山东骏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各生产环节的紧密协作,以及对流程的极致把控,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年我们又新上了一条成型锻造生产线%以上。”山东骏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树新说,智慧化车间打造和120项专利加持,助力企业产品挺进了国际大市场。
山东骏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积极探索,是我市有色金属产业链持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铸就创新“底色”的一个缩影。2024年,信通铝业与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成立聊城市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究院,中色正锐牵头建设的山东省高性能铜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获批全省重点实验室我市引导有色金属企业通过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大大提升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我市还举办了铝产业发展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邀请来自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的院士专家为重点企业把脉问诊,聚力破解行业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有效提升聊城铝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材料铸就新未来。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有色金属新材料政策宣讲会、培育新材料领军企业等形式,引导有色金属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新材料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2024年,32家先进有色金属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487.3亿元,有色金属新材料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大宗固废,赤泥在我国的综合利用率目前不超过7%。对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有色金属行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日前,一个好消息从聊城传出:我市全力推进的赤泥低成本脱碱综合利用中试项目,取得阶段性突破。
推进赤泥综合利用,是我市有色金属产业链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有色金属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创建和碳足迹标识认证工作,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攀升。聊城市电解铝产品成功获批国家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祥光铜业、信源环保建材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信通铝业、蓝天七色建材入选省级绿色制造单位,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和绿色制造水平持续提升。
以建筑铝单板、脱硫石膏板等为突破口,我市还积极引导有色金属产业往绿色建材领域延伸。蓝天七色的铝单板、铝塑复合板,信发集团的纸面石膏板、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蒸压粉煤灰砖,荣获中国绿色建材产品最高等级三星认证。2024年,蓝天七色等7家企业被省工信厅等6部门联合授予了“2024年全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广企业”称号,以铝单板为主的东阿县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强化“链式思维”。近年来,我市围绕有色金属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健全“链长+链主+链创”协同机制,有色金属发展链条进一步衔接贯通。
通过培育品牌“补短板”,我市引导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附加值和较强市场潜力的品牌产品。2024年,4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企业质量标杆,14家企业入选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18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重点培育企业名单。
通过精准招商“锻长板”,我市充分发挥原材料产能优势,以及信发、祥光两大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聚焦铝制散热器、电子铜箔等特色产业,先后赴上海、深圳等地开展精准招商活动,推动中科纳米泡沫铝、南京安德森铝单板等8个项目完成签约。
通过深化合作“强集群”,我市先后举办了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技术交流会、有色金属产业融链固链对接会等活动,促进链上企业交流合作,增强了集群整体竞争力。
从技术跟跑到创新领跑,从资源依赖到循环共生,聊城有色金属产业正褪去“高耗能”传统外衣,在产业大链条的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中淬炼新生,用更足的“成色”描绘出更加“出色”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