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中国深度”重绘世界“三深三维”图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创下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陆上取岩芯“最深”等多项工程纪录。深地塔科1井用“中国深度”在人类探索地球深部的征程中刻下了中国坐标。
这是我国自“蛟龙”下海、“嫦娥”探月后的又一科技盛举,此举让我国实现了从深空、深海到深地的全“深”域探索,今日之中国正以科技创新之力,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千年梦想转化为现实图景,完整绘出科技强国的“三深三维”图系。
在地心探索的维度,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口井深超过7000米的钻井完钻。从7000米到突破8000米,历经29年;从8000米到迈入9000米,历经15年;从9000米到冲破10000米大关,仅用3年。深地塔科1井的钻头如同穿越时空的密钥,钻头触及万米深层油气显示时,不仅验证了地质预测99%的精确度,更在四川盆地6000-9000米深处叩开了10亿吨级油田的大门,这种向地球深部要资源的壮举,正在重塑全球能源勘探的认知边界。在1130根钻杆构建的钢铁珠峰上,中国石油联合数万科研人员攻克了钻杆如面条般柔软钻头日进尺不足30米等世界难题。三维物探技术如同给地球做CT,让万米地层实现厘米级成像;抗220℃水基钻井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超深井领域完整构建起原创技术策源地,将我国深地探测能力推向世界前沿。
在苍穹征途的维度,中国航天用长征神舟鹊桥系列编织着星辰大海的经纬。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太空修太阳翼的从容,折射出我国空间站建设已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鹊桥二号中继星架起地月通信新桥梁,为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铺就天路”。中国天眼捕捉到宇宙深空的脉冲信号,风云四号B星以更高时空分辨率守望地球,这些大国重器构成的天罗地网,正将我国深空探测能力推向全新高度。
在深蓝深潜的维度,海基二号导管架以338.5米高度树立起亚洲深水工程新标杆,37000吨钢铁构筑的海上定海神针,标志着我国在300米以上水深海域站上世界第一梯队。“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下潜深度达10909米,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多次在深海开展科考活动,在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热液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话语权。这些深海重器所构成的“深蓝网络”,正将我国深蓝深潜能力推向无人赛道。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回望,从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到敢向地球深部,从万米海沟探秘到量子微观驾驭,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天地人的三维坐标系中书写着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答卷。当深地塔科1井的钻头、嫦娥六号的采样器、奋斗者号的机械手在各自维度刻下中国精度,一个立体化的科技强国图景已然清晰,这是文明形态的跃升,见证着中华民族以科技创新重构人类认知边疆的雄浑气魄。(高山流水)